发布时间:2024/6/12 浏览次数:3879
4-5月,我馆品牌活动“乐陶陶·陶艺DIY”与“磨耳朵·英语时光”联合开展了两期“逃出大英博物馆”活动,以“文物保护”为主题,以英、法两国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为切入点,带领读者了解中国的工艺美术,传递正确的文物保护观念,提高年轻一代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4月21日,活动围绕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展开,为小读者们讲述了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藏品数量在3万多件左右,其中大部分是稀世珍宝。接着,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的精湛工艺和深厚底蕴,它集粉彩绘画、镂空雕刻等多种技艺于一身,展现出了当时陶瓷工艺的高度发展,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精品之作。最后,小读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的色彩搭配为参考,用黏土动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小瓶子。
5月19日,世界博物馆日的第二天,第二场逃出大英博物馆”活动如期而至,馆员老师们带领读者了解了国内外著名的博物馆和文物,学习关于“博物馆”和“博物馆日”的由来及相关英文单词,向读者展示了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和藏品。以法国吉美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引出“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诞生于景德镇的瓷窑之中,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活动最后,读者们以“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为参考,用黏土制作了蓝色梅瓶。
文物,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维系着文化的认同,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财富,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珍贵的文物,往往都跨越了漫长的岁月,经受了各种浩劫的考验。“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文物们的真切呼喊,不仅是海外流失文物对于故土的祝愿,更是对于更多文物能受到保护、不再漂泊的愿望。
(洪靖怡、朱文捷供稿)